一、污泥處理的目的
城市污水廠污泥現采用簡單的濃縮、脫水技術處理,均沒有進行減量化、無害化和穩定化的處理。由此可以看出污泥處理的主要目的:一是穩定化,通過處理使污泥停止降解,使污泥穩定化,從而避免二次污染;二是無害化,殺滅寄生蟲卵和病原微生物;三是減量化,減少污泥最終處置的體積,降低污泥處理及最終處置費用;四是資源化和最終處置,在處理污泥的同時實現化害為利、循環利用、保護環境的目的。
這一目的可以通過對污泥的處理與處置來實現的。目前,國內外污泥處理與處置的方法很多,一般采用濃縮、消化、脫水、干化、有效利用(主要為農用)、填埋及焚燒等不同的處理、處置方法,或用其中某幾個方法組合處置,而污泥的最終出路不外是部分或全部資源化利用或以某種形式回到環境中去,當今世界各國廣泛采用的污泥處置方法有污泥的土地利用、污泥的填埋、污泥的熱處置以及對污泥制動物飼料、包埋處理以及焚燒灰制磚等處置方法.
二、根據國內外污泥處置的現狀,結合實際提出如下對策:
以干化焚燒為主,綜合利用為輔的污泥處置思路和分散處理的方案;
根據不同的污泥成分采用相應的處置方式,如對重金屬不超標且含水率相對較低的下水道污泥可以采用適當堆肥,用于園林綠化等;
根據各區排水所坐落地點的不同,采取先分散再集中的處理方式,如將下水道污泥采取分區就近晾曬干化再集中處理方式;
根據城市建設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要求對污水處理廠可采用先機械脫水再干化焚燒的處理方式。因此,對于下水道掏挖的污泥處理處置為:在各區泵站建一小規模簡易的晾曬場,從經濟性和泥質情況考慮可采用自然晾曬干化。
1.晾曬過程中產生的滲濾液通過鋪設管道流至泵站再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這樣可避免環境污染,省去濾液處理過程,節省了投資運行費用。
2.晾曬干化后的污泥運送至一個集中污泥處置加工場供制肥用。污泥干燥機的工藝如下
干化污泥 高效滾筒污泥堆肥裝置(堆肥周期5天) 攪拌造粒 干燥 成品
三、城市污水廠污泥的處置
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消化后的污泥與國際農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標準相比均有嚴重超標現象由上表可以看出,污水處理廠消化后的污泥不適合作農肥用,此外,污泥添埋也是國內外廣泛采用的方法之一,但該法對污泥的土力學性質要求較高,需要大面積的場地和運輸費用,地基需做防滲透處理以免污染地下水源,若不適應地區的建設發展要求,也難以采用。
四、結論與建議
作為一個土地資源緊缺而社會經濟水平較發達的地區,目前又面臨嚴重的水污染問題,污泥多種處理處置方法的優化組合無疑是解決污泥出路的理想路線,相信在經濟條件許可、污泥產量大的地區,都有一定的推廣意義。當然,我國幅員遼闊,社會經濟發展的地區差別大,土地資源狀況各異,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的選擇應兼顧環境生態效益與經濟發展水平,適合本地具體情況的方法應該是技術安全可靠、能夠長期穩定運行、符合可持續性發展原則。
目前,很多的城市污泥還處于無序棄置的狀態,相信未來的很長一段時期內,衛生填埋與土地利用將是我國污泥處理處置的主要方式。污泥含有豐富的養分,不僅能增加土壤氮、磷、鉀養分,還能改善土壤的板結、堿化等性狀,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國家,又是一個農業大國,因此,從經濟與資源利用角度考慮,污泥的土地利用特別是農用不失為一種符合我國國情的方式。但是,我們必須了解污泥不僅是可利用的資源,也含有大量的病原體、重金屬以及有毒有害的難降解的有機物等,雖然受檢測手段與認知水平的限制,我們還不能完全了解污泥中的有素有害物質及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但可以肯定,不經必要地處理、不加以控制地土地利用勢必造成土地、地下水的污染問題,同樣,污泥填埋場沒有系統安全防護設施而進行污泥填埋也將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因此,我們建議要充分考慮污泥的污染性,視污泥處理處置為污水處理不可或缺的一個關鍵環節,污水處理成本中應包含合理的污泥處理成本;同時,盡快制定污泥處理處置的技術指引,制定有關污泥的土地利用與農用、填埋等處置方式應用的法規政策,防止二次污染和污染的無序轉移與擴散,保證污泥的安全處理與處置。
電話
150-1702-6069
手機站
手機站二維碼
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